作為一名年輕的研發人員,張瑋在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工作已有六年。她經驗豐富、樂于鉆研,本篇將從閥門采購和檢測的角度向《閥門世界亞洲》的讀者展示她對國內閥門制造行業如何發展的深刻思考。
您目前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么?
我一畢業就來到了現在單位,原來所在的國核華清主要從事核電行業相關工作為主,參與重大專項等國家級、部委級和集團內項目的主要設備采購、建設管理、運行管理工作。由于組織機構調整,于2017年進入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儲能所儲熱研究室工作。
在推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過程中,儲能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我所在的部門將業務重點放到了儲熱技術的研究,主要圍繞熔鹽儲熱、水儲熱、固體儲熱、相變儲熱等方向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推廣和技術咨詢服務。我另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了先進能源技術檢測中心,作為授權簽字人和課題負責人主要負責檢測中心資質認證、標準編制、對接客戶開展日常檢測工作。
您的日常工作中哪些內容是與閥門相關的?
首先有一部分與閥門相關的工作就是關鍵設備的采購,由于我們試驗工況較為特殊,對于閥門調節精度要求高,從設計、監造、驗收都需要跟進參與;其次作為先進能源技術檢測中心授權簽字人,2019年9月我帶領團隊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以下簡稱“CNAS”)實驗室能力認可評審,中心現有能力覆蓋了閥門及相關產品性能檢測評估工作。
采購閥門的時候,對閥門設計/制造/驗收各個方面有哪些要求?
之前我們買的閥門要求非常特殊,工況屬于高溫高壓高壓差,確實比較惡劣。就拿高溫高壓工況來說,目前工廠檢測手段是在閥門中充入氮氣至高壓再放到高溫爐中去加溫,這樣和真正工況相差特別多,在實際使用的時候依舊經常出問題,所以很多時候買閥門基本靠“賭”。有的時候閥門調試時候都漏得一塌糊涂,最基本的不漏都保證不了,更不要說調節性能了。我們也是經過多年才積累了廠家,都是血淚史,去廠家調研的時候根本看不出來他們的技術能力,只有前期仿真模擬做好、后面試驗做到位才能證明自己能力。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必須經歷這個過程。
從閥門檢測的角度,您對國內閥門技術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和看法?
隨著閥門行業國產化進程加速,我國智能控制閥行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期,實際過程中對于關鍵部件或者特殊工況進行數值模擬分析,是提高產品質量、優化方案設計和降低成本的有效保障。(我們為國內多家閥門廠進行泵閥的抗震分析計算、噪聲分析、流固耦合計算、熱應力計算、疲勞及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數據)驗收時,除去國標的性能檢測試驗,為了體現高端閥門特殊性能,整機帶載性能鑒定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測試內容,只有科學嚴謹的檢測方法和可信度高的試驗數據才是檢驗制造水平和競爭力出口提升的最好依據,比如說我們有時候會去操作的國產化高端閥門國產化試驗,完成了核電爆破閥CAP1000/CAP1400 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爆破閥整機帶載鑒定試驗。
您提到的國產化高端閥門測試試驗,其具體意義是什么?
這個試驗是針對不同閥門要求、測量開啟時間等進行試驗操作,關鍵在于整機帶載,就是盡可能在真實工況下做動態試驗。國外很多熱工水利試驗臺架就是做這種真實工況實驗的,疲勞、密封、調節試驗都可以做,那是國內沒有這樣臺架么?其實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看到了這個弊端,主要是現在這種試驗還沒有被重視起來,高溫高壓使用工況太多太多了,但是為什么閥門的驗收依舊只有最常規的?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從廠家、用戶、檢測機構三方面沒有同時重視起來。
國際市場上的閥門用戶和買家近幾年
對供應商的要求有何變化?
近幾年對閥門不僅僅要求壓力和泄漏量測試內容,還提出了性能檢測要求,需要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和Kv值(閥門開度曲線)。個人認為,閥門向高精度儀表標準靠攏,控制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高性價比、可預估更換周期,這樣的閥門可以定位為高端閥門。
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
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9月15日,注冊資本金12億元人民幣,是經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批準,由原國核研究院、中電投科研院、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合并重新組建的中央企業全資子公司。
中央研究院的科研領域涉及:核能、火電、太陽能及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先導性技術、交叉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戰略與技術經濟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等。
2016年以來,國家電投集團及其中央研究院把握能源行業發展大勢,迅速布局先進能源技術研發。兩年來,陸續開展多項技術研發,截至目前,累計科技投入超過5億元。
儲熱研究室成員主要來自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的儲能技術研究所,具有豐富的熱力學系統和力學系統設計、計算分析和運行經驗,研究室人數18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名,高級工程師5名,工程師3名,平均年齡30歲,65%人員具有國家重大專項課題、863、北京市科委課題等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具有扎實的學術能力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專業涵蓋熱能工程、流體力學、力學、數學、計算機、化學工程、動力工程等。
研究室成員前期參與了綜合熱工水力實驗裝置(MEGA)的設計、建安、調試和大量實驗研究,具備熱工水力實驗、氣動和聲學實驗、兩相流實驗的技術基礎。通過這三類實驗,項目組成員對于熱工水力學系統(包括儲罐、換熱器、泵、閥、管道等)的設計和計算分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自主知識產權;對于包括空氣動力學系統(空氣壓縮系統、加熱和換熱裝置、流量和流速控制裝置、測量等)的設計和計算分析積累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研究室具備熱力學計算分析技術基礎,前期已完成了熱力學程序編制、數值計算、系統設計等工作。團隊成員前期參與完成了熱力學系統、空氣動力學系統的計算分析,包括反應堆熱工水力程序編制、流量控制軟件編制、水儲熱系統設計和數值分析、相變儲熱系統數值模擬等。計算軟件方面,課題承擔單位(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具Flowmaster等系統分析軟件,ANSYS等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分析軟件,以及Fluent、CFX、Star-CCM+等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軟件。
作為一名年輕的研發人員,張瑋在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工作已有六年。她經驗豐富、樂于鉆研,本篇將從閥門采購和檢測的角度向《閥門世界亞洲》的讀者展示她對國內閥門制造行業如何發展的深刻思考。
您目前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么?
我一畢業就來到了現在單位,原來所在的國核華清主要從事核電行業相關工作為主,參與重大專項等國家級、部委級和集團內項目的主要設備采購、建設管理、運行管理工作。由于組織機構調整,于2017年進入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儲能所儲熱研究室工作。
在推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過程中,儲能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我所在的部門將業務重點放到了儲熱技術的研究,主要圍繞熔鹽儲熱、水儲熱、固體儲熱、相變儲熱等方向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推廣和技術咨詢服務。我另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在了先進能源技術檢測中心,作為授權簽字人和課題負責人主要負責檢測中心資質認證、標準編制、對接客戶開展日常檢測工作。
您的日常工作中哪些內容是與閥門相關的?
首先有一部分與閥門相關的工作就是關鍵設備的采購,由于我們試驗工況較為特殊,對于閥門調節精度要求高,從設計、監造、驗收都需要跟進參與;其次作為先進能源技術檢測中心授權簽字人,2019年9月我帶領團隊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以下簡稱“CNAS”)實驗室能力認可評審,中心現有能力覆蓋了閥門及相關產品性能檢測評估工作。
采購閥門的時候,對閥門設計/制造/驗收各個方面有哪些要求?
之前我們買的閥門要求非常特殊,工況屬于高溫高壓高壓差,確實比較惡劣。就拿高溫高壓工況來說,目前工廠檢測手段是在閥門中充入氮氣至高壓再放到高溫爐中去加溫,這樣和真正工況相差特別多,在實際使用的時候依舊經常出問題,所以很多時候買閥門基本靠“賭”。有的時候閥門調試時候都漏得一塌糊涂,最基本的不漏都保證不了,更不要說調節性能了。我們也是經過多年才積累了廠家,都是血淚史,去廠家調研的時候根本看不出來他們的技術能力,只有前期仿真模擬做好、后面試驗做到位才能證明自己能力。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必須經歷這個過程。
從閥門檢測的角度,您對國內閥門技術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和看法?
隨著閥門行業國產化進程加速,我國智能控制閥行業步入了快速發展期,實際過程中對于關鍵部件或者特殊工況進行數值模擬分析,是提高產品質量、優化方案設計和降低成本的有效保障。(我們為國內多家閥門廠進行泵閥的抗震分析計算、噪聲分析、流固耦合計算、熱應力計算、疲勞及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數據)驗收時,除去國標的性能檢測試驗,為了體現高端閥門特殊性能,整機帶載性能鑒定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測試內容,只有科學嚴謹的檢測方法和可信度高的試驗數據才是檢驗制造水平和競爭力出口提升的最好依據,比如說我們有時候會去操作的國產化高端閥門國產化試驗,完成了核電爆破閥CAP1000/CAP1400 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爆破閥整機帶載鑒定試驗。
您提到的國產化高端閥門測試試驗,其具體意義是什么?
這個試驗是針對不同閥門要求、測量開啟時間等進行試驗操作,關鍵在于整機帶載,就是盡可能在真實工況下做動態試驗。國外很多熱工水利試驗臺架就是做這種真實工況實驗的,疲勞、密封、調節試驗都可以做,那是國內沒有這樣臺架么?其實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看到了這個弊端,主要是現在這種試驗還沒有被重視起來,高溫高壓使用工況太多太多了,但是為什么閥門的驗收依舊只有最常規的?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從廠家、用戶、檢測機構三方面沒有同時重視起來。
國際市場上的閥門用戶和買家近幾年
對供應商的要求有何變化?
近幾年對閥門不僅僅要求壓力和泄漏量測試內容,還提出了性能檢測要求,需要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和Kv值(閥門開度曲線)。個人認為,閥門向高精度儀表標準靠攏,控制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高性價比、可預估更換周期,這樣的閥門可以定位為高端閥門。
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
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9月15日,注冊資本金12億元人民幣,是經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黨組批準,由原國核研究院、中電投科研院、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合并重新組建的中央企業全資子公司。
中央研究院的科研領域涉及:核能、火電、太陽能及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先導性技術、交叉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戰略與技術經濟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等。
2016年以來,國家電投集團及其中央研究院把握能源行業發展大勢,迅速布局先進能源技術研發。兩年來,陸續開展多項技術研發,截至目前,累計科技投入超過5億元。
儲熱研究室成員主要來自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的儲能技術研究所,具有豐富的熱力學系統和力學系統設計、計算分析和運行經驗,研究室人數18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名,高級工程師5名,工程師3名,平均年齡30歲,65%人員具有國家重大專項課題、863、北京市科委課題等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具有扎實的學術能力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專業涵蓋熱能工程、流體力學、力學、數學、計算機、化學工程、動力工程等。
研究室成員前期參與了綜合熱工水力實驗裝置(MEGA)的設計、建安、調試和大量實驗研究,具備熱工水力實驗、氣動和聲學實驗、兩相流實驗的技術基礎。通過這三類實驗,項目組成員對于熱工水力學系統(包括儲罐、換熱器、泵、閥、管道等)的設計和計算分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自主知識產權;對于包括空氣動力學系統(空氣壓縮系統、加熱和換熱裝置、流量和流速控制裝置、測量等)的設計和計算分析積累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研究室具備熱力學計算分析技術基礎,前期已完成了熱力學程序編制、數值計算、系統設計等工作。團隊成員前期參與完成了熱力學系統、空氣動力學系統的計算分析,包括反應堆熱工水力程序編制、流量控制軟件編制、水儲熱系統設計和數值分析、相變儲熱系統數值模擬等。計算軟件方面,課題承擔單位(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具Flowmaster等系統分析軟件,ANSYS等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分析軟件,以及Fluent、CFX、Star-CCM+等計算流體力學分析軟件。